“药酒同源”自古流传,现代科研实验给出了有力佐证!(西凤酒商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7日 作者:西凤酒商城 查看次数次
白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自产生伊始,就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自古以来流传着“药酒同源”的理论,通过科研实验,可以发现白酒具备多种健康成分,有力地印证了白酒的健康价值。
几千年来,白酒在发展和创新中不断进步,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原料取材、酿造工艺、类型类别、口味风格等,同时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酒名、酒礼、酒俗。作为普通消费者,大多数人可能只停留在“好饮酒不知其味”的“糊涂”状态,而对白酒的深层次了解远远不够,白酒更是被仅仅当成了一种酒精饮料而已,许多消费者对白酒的特点和功用却不甚了解。既丧失了饮酒的诸多乐趣,又降低了“酒品位”,实为憾事。
1.药酒同源是传统医学的共识
《周礼》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宫廷便设“食医”,掌管王之六食、六饮、六膳,其中六饮即水、浆、醴、酒、酱、酏(yǐ)。“医”字繁体曰“醫”,部首“酉”即酒的意思,可见酒的医疗保健功效早在2000多年前便被世人熟知。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就一直用白酒来解疲劳、提精神、祛寒镇痛、强身健体的传统。《诗经》曰“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意思是说喝酒有助长寿。《黄帝内经•素问》说:“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即汤液醪醴等酒类)万全”。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称酒为“百药之长”;东晋张湛《养生要集》曰:“节其分剂而饮之,宣和百脉,消邪却冷”;唐代药王孙思邈对酒有“少饮,和血益气,壮身御寒,避邪延没岁”和“作酒服,佳于丸散,善而易服,流行迅速”之说;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评价酒能“通血脉,厚肠道,润皮肤,散湿气,消爱息怒,宣言畅意”。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多处关于白酒效用的记载,如“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适量饮酒可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烧酒,其味辛泄,升阳发热,其性燥热,胜湿祛寒,故能怫郁而消沉积,通膈噎而散痰饮,治泄疟而止冷痛也”等;清朝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有云:“消冷积,御风寒,辟阴湿之邪,解鱼腥之气”。
值得一提的是,在“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中多次提到了酒。《易经》需卦“九五”的“爻辞”说:“需于酒食,贞吉。”意思是酒与其他食物一样,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必需品,是中正祥和、德泽万民的完美象征。《易经》坎卦“六四”的“爻辞”说:“樽酒,簋(guǐ)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即把酒看作正大光明、坚强刚毅、坦诚来往、克服困难、避免灾祸之吉祥物。《易经》还把酒当作富足吉祥、荣禄临身的写照,有句曰:“困于酒食,朱绂(fú)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又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即在《易经》看来,如果没有酒食,人就会陷于贫困,酒与富足紧密相联,对人生是多么的重要。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认识自古流传,酒在医疗上的应用是医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从最初的单纯用酒治病,发展到后来的制造药酒,足以证实酒在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酒为百药之长,生长于“酒乡药都”的亳州人对这句话是深信不疑的,曹操曾有诗曰“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据调查,亳州地区百岁老人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因而被授予 “全国十大长寿之乡”的称号。这些长寿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就是喜欢适量饮酒。
2.科学实验佐证了药酒同源。
根据科研实验,中国白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乙醇,另外还有种类繁多的醇、酸、酯、醛、酚、芳香族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等少量成分,这些少量成分的总含量仅占1%~2%,各成分含量配比差异对白酒的风味质量有着关键的影响。同时,正是白酒中富含的这些成分构建了中国白酒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
事实上,人作为一个生命体,跟酵母、细菌一样,其生命代谢的部分生化反应也会产生乙醇,所以人体血液本身便含有微量乙醇成分。一克乙醇可产生7千卡热量(等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为4千卡、脂肪为9.3千卡)。进入人体的乙醇,有10%左右将通过呼吸作用和排泄作用处理掉,喝酒的人可以在喝酒时尽量多说话、唱歌或喊叫来加速乙醇的代谢。
乙醇主要在肝脏中代谢,经乙醇脱氢酶(ADH)分解而形成乙醛,然后再由乙醇脱氢酶作为辅酶而转变为乙酰辅酶A,且可进一步降解为醋酸盐而再氧化为CO2和H2O;或通过枸橡酸循环而转变为包括脂肪酸在内的其它重要的化合物。
从中国白酒微量成分来看,有机物的种类非常丰富,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杂环化合物、酚类化合物以及微量元素等,其中有些成分属于功能性保健因子。白酒中的这些功能性成分来自粮食的自然发酵,都有同归自然的属性。
因此,借鉴中药研究方法,按照整体药效学研究原理,将白酒分为“有效成分”( 健康活性成分)、“辅助成分”(乙醇)和“无效成分”(其它没有明显功效的微量成分)三大类。其中有效成分具有不同生理功效,辅助成分乙醇虽然没有明显的功效,但可促进人体对有效成分的吸收和成分之间的转化,是有效成分的载体;无效成分没有明显的功效作用,但是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也可作为有效成分的基质。但是有效和无效不是绝对的,这三大成分进入人体后如中药的“复方配伍”,产生综合协同作用,共同发挥有效成分的生理功效,激发人体各脏腑的潜在生理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酒精加速分解,减轻肝脏负担,并加快肝脏蛋白的同化、增加肝糖元,减少甚至消除乙醇对人体的损害,形成对“心、肝、肾”的有效保护。这为“酒精伤肝”和“中国白酒不伤肝”两种长期存在又相互矛盾的看法的辨证统一找到了合理的解释,为“适量饮酒,有益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江南大学副校长、酿酒科学与酶技术中心主任徐岩指出,从2012年开始,江南大学通过开展“中国固态发酵白酒与葡萄酒生物活性成分比较研究”检测发现,葡萄酒中3大健康活性成分——萜烯类、吡嗪类和多酚类化合物,在纯粮发酵白酒中均有存在,而且前两种健康化合物含量还高于葡萄酒,说明两种酒都有健康因子成分。
在2016第四届中国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表示,通过实验分析,白酒富含阿魏酸、归内酯、氨基酸、维生素、4-甲基愈创木酚和4-乙基愈创木酚等对人体有益的健康因子,以古井贡酒为代表的传统名酒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即使是在酒糟之中,也富含多种有益人体的成分,如各种肽、多糖、氨基酸、维生素、酯类、醇类、酸类、芳香类物质等。
3.饮酒与健康之间存在辩证关系。
饮酒与健康之间存在着U形曲线关系,不饮酒者和酗酒者是“U”字型的两侧。即少饮有益,不饮无益,多饮则有害,只要体内有适量的乙醇存在,就有保健作用;但过量饮酒,体内乙醇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饮酒与健康之间的辩证关系,《本草备要》写道:“少饮则活血运气,壮神御寒,遣兴消愁,辞邪逐秽,暖水藏,行药势”,“过饮则伤神耗血,动火生痰,发怒助欲,致生湿热诸病”。“善饮者必自爱其量”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只有理性饮酒,才能得“酒中趣”,知“壶中天”,品出“酒道人生”来。
阅读() 来源:西凤酒商城